水泥—人類文明的黏著劑

兩千多年前,羅馬人發現,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在摻水後可接合石塊和磚瓦,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水泥。

古羅馬人運用他們對水泥的知識,形塑城牆,抵禦外敵;修築溝渠,滋養生靈;建構道路,連結城邦;造就龐大的帝國,建造無數著名建築與敬獻諸神的神殿,古羅馬人將最好的一切獻給了神,打造一座屹立在羅馬超過兩千年的「萬神殿」。

義大利萬神殿

推動人類文明往前邁進的力量

1824年,英國人Joseph Aspdin,用石灰石和黏土燒製成卜特蘭水泥,由此水泥進一步穩定、量產、便宜、普及。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關鍵轉折。

人類彷彿從漫無邊際的時空中,掌握住一個未來。

那個未來是舒適的、安全的、美好的、充滿可能性的。

胡佛水壩位於美國柯羅拉多河上
是有史以來完成規模最大的混凝土工程

1 9 1 5

水泥台灣史

萌芽期 1914-1945年

1915年,日本的淺野水泥株式會社於高雄設廠,年產量為三萬公噸
1930、1943年擴建乾式豎窯,三窯年產量為36萬噸
1942年設廠蘇澳,年廠約10萬公噸
改組為台灣水泥株式會社,年產24萬噸

重建期 1945-1953年

國民黨來台後,成立水泥監理委員會,接管日據時代的水泥廠合併成立「台灣水泥公司」,因戰亂產能降至9萬公噸
1948年台泥首度外銷東南亞
1953年年產量52萬公噸

擴建期 1954-1974年

1954年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移轉民營
永康、嘉新、建台、東南、 啟信、亞洲、環球、正泰、信大、力霸、南華、欣欣、幸福等十三家加入民營的行列
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移轉民營
第一次董監事聯席會議合影

 

繁榮期 1975-1980年

政府推動十大建設,房地產營建業蓬勃發展
水泥的總產能已達1403公噸,平均年成長率為11.5%

成熟期 1981-1990年

1988年政府取消水泥進口關稅,開放進口水泥
1990年宣佈開放大陸水泥熟料間接進口

產業東移時期1991-2001年

因應西部礦權枯竭,1991年行政院經建會在「六年國建」,確定在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規劃為水泥專業區。
1992年通過「水泥工業長期發展方案」,經濟部提出在花蓮選擇適當地點設立水泥專業區,引導水泥業東移。

循環經濟期1991年迄今

利用旋窯燃燒溫度高、時間長、擾流大特性,將資源化產品及廢棄物,再利用為替代原燃料,發展循環經濟,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。
台泥、亞泥、幸福、信大、潤泰等5家生產公司, 111年處理事業廢棄物及生活垃圾合計約220萬噸。

泥